第十届中国法社会学年会(2025)征稿通知
发布日期:2025-05-23  来源: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

年会主题:“法与纠纷解决的多元化——传统与创新的交响”

会议时间:2025年11月7日—9日

会议地点:中国•武汉

一、会议背景与主题

随着社会转型加速与数字技术的深度渗透,纠纷形态日益复杂化,传统纠纷解决机制面临结构性挑战,而新兴技术驱动的创新模式又亟待法治化与本土化适配。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文化、区域差异与制度实践,为法学与社会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场域。一方面,中国传统纠纷解决智慧(如调解、协商等)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平台经济等新场景催生了纠纷形态与解决方式的深刻变革。如何在传承中创新,构建多元、高效、包容的纠纷解决体系,成为法律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命题。

为此,第十届中国法社会学年会(2025)以“法与纠纷解决的多元化——传统与创新的交响”为主题,聚焦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时代转化、新兴技术对法治实践的赋能与挑战、数字社会纠纷治理的范式创新以及多元法治资源的协同机制等议题,诚邀国内外学者、实务专家及青年研究者共同探讨纠纷解决体系的演进逻辑、实践困境与未来图景。本届年会特别关注中南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法治实践经验,推动区域研究与全国性议题的对话。

主办方:

武汉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

联合主办方: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

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

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 编辑部

《法学评论》编辑部

二、征稿主题

来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可围绕传统与创新的互动展开):

1.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重估

调解、仲裁、习惯法在当代社会的适用性与现代转化

乡土社会、基层治理与纠纷解决的特色经验

2.数字时代的纠纷解决创新

在线纠纷解决(ODR)、区块链存证、智能合约的法律社会学分析

人工智能对调解、仲裁、诉讼场景的重构与风险

3.多元纠纷解决体系的制度构建

司法改革与ADR(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协同发展

公益诉讼、行政调解与行业调解的协同联动机制

4.纠纷解决的跨文化比较

东亚、非洲、拉美等地区纠纷解决传统的比较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纠纷解决机制创新

5.中南地区的法治实践与经验

长江经济带纠纷解决的地方性知识

武汉都市圈法治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

6.法社会学研究方法论革新

大数据、民族志、实验法学在纠纷解决研究中的应用

法律与情感、空间、技术的交叉分析

7.区域特色与比较研究

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纠纷解决的区域经验

国际视野下纠纷解决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8.法社会学视野下的人权保障与纠纷解决创新

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人权价值嵌入

技术赋能与人权风险的均衡治理

三、征稿要求与投稿指南

1.投稿要求

论文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创成果,字数不少于8000字,格式参照《中国法学》。

中英文稿件均可,鼓励跨学科、实证研究与比较研究。

2.投稿方式

请于2025年9月30日24:00前将稿件发送至会议邮箱:13750519635@163.com

邮件标题格式:“作者姓名+论文标题+单位及职称”,正文注明联系方式,附件为Word版全文。

3.遴选与通知

组委会将于2025年10月20日前通知入选作者,并邀请优秀论文作者做主题发言。

优秀成果可推荐至《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或结集出版并收录于“法与社会”系列文库。

四、特别策划与参与支持

1.“中部地区纠纷解决”专题单元

由武汉大学牵头组织,聚焦区域社会治理、科技赋能司法等议题,鼓励实证研究与跨校合作。

2.青年学者与研究生论坛

设立独立单元,支持博士生、硕士生展示研究成果,并提供学术点评与发表指导。

3.跨界对话工作坊

邀请技术专家、司法实务工作者与学者共同研讨“智慧法院”“算法正义”等前沿问题。

五、会议费用与资助

会务费:免收。

费用支持 :主办方承担会议期间餐饮与场地费用;交通、住宿费用自理。

六、联系方式

会务邮箱:13750519635@163.com

联络人:

宋天一(武汉大学法学院):电话:17692669716

段俊熙(武汉大学法学院):电话:13750519635

陈曦宜(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电话:15802109603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共同奏响法社会学传统与创新的交响乐章!

2025年4月23日

 


责任编辑:高瀚伟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