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初评会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17-07-14  来源:本站原创

image.png

7月12日下午,第五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初评会在中国法学会机关多功能厅举行

7月12日下午,第五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初评会在中国法学会机关多功能厅举行。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王伟国同志主持。

image.png

张文显副会长讲话

image.png

王伟国副所长主持初评会

中国法学会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初评工作,张文显副会长亲自担任初评委员会主席。评审委员会成员由来自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的22位国内知名法学专家组成(名单附后),秘书长由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副所长王伟国研究员担任。

【评审委员会委员】(姓氏拼音排序)

曹明德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主编,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陈华彬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财经法学》主编,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陈  洁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商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环球法律评论》副主编

高其才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会副会长

管育鹰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李寿平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李玉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林  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校长、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刘志伟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龙卫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马一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单文华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法学院院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陕西省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司法    案例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舒国滢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教授

汪海燕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汪世荣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助理、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第九届执行会长,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

王敬波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教授,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

王明远  清华大学环境资源能源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

肖建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徐晓松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

杨秀清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  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张  翔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image.png

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

张文显副会长受陈冀平书记的委托,代表中国法学会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张文显副会长指出,中国法学会决定设立“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一是为了将董必武同志的法治思想发扬光大。新中国的法学、法律教育和研究事业是在董老等辛勤耕耘和开创下发展成长起来的。董老本人也是中国法学会第二、三、四届会长。设立“董奖”,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研究,既是对董老法学思想的传承,也是对董老最好的纪念。二是因为中国法学会高度重视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的健康成长,在“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等重要品牌的基础上,为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搭建又一个脱颖而出的新平台。虽然创办较晚,但是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青年学者的踊跃参与下,“董奖”在法学法律界的权威地位和学术影响力正逐步确立。中国法学会的目标是努力把“董奖”打造成为我国青年法学法律界学术成果的最高奖项。

张文显副会长指出,今年的评选活动再次得到了法学法律界的积极响应。在短短两个半月的成果申报期间,评奖办公室共收到申报作品325件。其中,专著74部,论文251篇。为确保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根据评审办法,将整个评审过程分为初评、终评两个环节,均采取集中书面评审的方式。各环节的评审结果及评审专家名单将在第一时间在中国法学会网和中国法学创新网进行公布。张文显副会长强调,中国法学会高度重视“董奖”评审专家的权威性、评审过程的透明度、评审结果的公信力。参与评审的各位专家均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学术声誉。希望各位秉持学术公心,本着对青年法学法律人才负责、对法治中国建设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公正地评选出进入终评的优秀作品。

之后,评审专家对初评办法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张翔教授宣读了《第五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初评办法(草案)》,评审专家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办法》规范细致、严谨可行,并予以鼓掌通过。

为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性与严肃性,初评办法要求评审专家签署承诺书,保证秉持学术公心,恪守学术道德,认真对待每一件参评作品和每一位作者。王敬波教授宣读了《评审专家承诺书》,全体评审专家均表示认同并在承诺书上签名。

image.png

张翔教授宣读《初评办法》(草案)

image.png

王敬波教授宣读《评审专家承诺书》

“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评审专家承诺

我作为“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的评审专家,将秉持学术公心,坚守学术道德,严格执行各项评审规则;以扶持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健康成长并尽快脱颖而出为己任,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和每一位作者,不受作者身份、单位、职称、作品出处等因素的影响,仅就作品本身的质量做出评判;提倡百家争鸣,充分尊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流派和研究方法;作品申报人与本人存在可能影响公正评判的关系的,主动回避。

    2017年7月12日


评审专家在承诺书上庄严签字

初评环节由分组评审与集中评议两个阶段组成。分组评审环节,按照参评作品的所属学科分为11组同时进行,每组由两名专家组成,各组作品的选题与评审专家的研究领域密切对应。评审专家认真阅读参评作品,根据评审标准认真细致地逐一打分。在完成各自的打分之后,同组专家相互交换评审意见,并从作品选题立意、研究方法、论证过程、文字表达、观点结论、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展开充分的讨论。经过长达三个小时不间断的热烈讨论,各组专家确定了推荐入围名单。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分组评审实况

最后,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在评审结果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image.png

评审专家签名

至此,第五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初评会圆满结束。评奖办公室将于近期组织终评工作。

参加评审会的还有法治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周杨、研究三室副主任(兼评审委员会副秘书长)陈谦信,研究一室副研究员刘灿华、陈燕和研究三室副研究员王宇飞,干部付茂鲁、杨力、敖婷婷以及项目工作人员何津津、徐婧、张帆、王居昂等。(摄影/敖婷婷)

image.png

第五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初评会全体专家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于涛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