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座谈会现场 (贺明 摄)
参观渝北校区合影 (贺明 摄)
西政网讯 5月15日-17日,我校78级校友、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来渝调研法院工作。在渝期间,周强院长还特地回到母校,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看望当年的老师,更不忘对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进行了深入调研。17日下午,师生座谈会在渝北校区勤业楼第一会议室举行。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78级校友李少平,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执行局局长刘贵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院长办公室主任陈志远,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罗东川,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学普,市高院院长钱峰,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赵为粮以及全体校领导、各学院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由党委书记张国林主持。
座谈会伊始,周强院长高兴地说:“8年前渝北校区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8年后的今天到处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我看到母校近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我也代表西政校友和广大师生,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西政发展的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随后,他围绕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同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78级校友、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讲话 (贺明 摄)
法学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
“如何开展互联网治理方面的法律问题研究?如何破解行政诉讼的困境?如何通过法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座谈会上,周强院长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与大家围绕法学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他表示,行政法学院要借《行政诉讼法》修改之机,多提意见和建议;民商法学院要着重加强民法典编撰研究;国际法学院要加强海洋法研究,解决南海问题等重大国家法律问题。当听到法学院正在研究量刑规范化若干问题时,周强院长十分高兴地说,量刑规范化作为司法改革最大的亮点项目,为今后海量的司法案件公开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
周强院长强调,法学研究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比如互联网、新媒体与司法的关系,新闻学、政治学的问题,大量需要研究。他希望,西政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实践;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研究水平;要有雄心壮志,为推动中国法治建设,为落实习总书记提出来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法学教育:鼓励学生到基层 培养复合型人才
谈到人才培养,周强院长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发展,把西政的学生撒到全国各地基层去。基层是最能锻炼人的,不要怕吃苦,基层最需要人,鼓励我们大学生到基层去,面向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周强院长还表示,西政要努力搭建平台,拓展合作领域,运用好互联网,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他说,西政要积极同中央部委、重庆市乃至全国各地相关部门搭建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拉近空间距离的优势,充分发挥经济、管理、外语、新闻等学科专业实力以及各地校友作用,紧跟国家及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努力培养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复合型人才。
在谈到最高人民法院与学校在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等方面如何开展合作时,周强院长表示,项目管理是最成功的办法。西政要面向问题、面向世界,加强在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实习基地等建设中一定要通过项目管理的办法加强同合作单位的深度合作。
周强院长看望恩师金平教授 (贺明 摄)
参观沙坪坝校区 (贺明 摄)
当天上午,周强院长还来到沙坪坝校区,拜望了恩师金平教授等,参观了昔日就读的校园。见到当年的老师们,周强院长由衷地说:“各位老师不仅教给了我们法律知识,将我们引进了法学殿堂,更重要的是,教给了我们法治的信念,就是信仰法治。我们一定铭记各位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在今后的工作当中,继续发扬各位老师传承给我们的,求真务实的作风,还有不断进取的精神。老师的教诲仍犹在耳,法治建设的道路很长,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中国法治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