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2011-07-12 来源:京师刑事法治网  作者:佚名

2011年7月9日下午,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高铭暄学术报告厅”召开第三届会员大会,来自国内各地高校、研究机构以及法律实务部门的100余位会员出席了会议。大会在中国分会现任常务副主席赵秉志教授主持下开幕。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大会现场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分会现任常务副主席赵秉志教授主持大会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分会主席高铭暄教授致辞

中国分会主席高铭暄教授首先致辞。他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分会创建并加入国际刑法学协会的经过,简要总结了20余年来中国分会的发展及其参与国际刑法学协会各项活动的概况。高铭暄教授说,虽然中国分会加入国际刑法学协会较晚,但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中国分会组团参加了1989年以来历届国际刑法大会,并且成功地承办了第十七届国际刑法大会(2004年,北京)和第十八届大会之前的第四议题预备会(2007年,西安)。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分会已经成为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国家分会,在国际刑法学协会领导层中的影响力也不断加强。高铭暄教授指出,加入国际刑法学协会暨中国分会成为一名会员,既要享受会员的权利,也要履行会员的义务,他特别强调了要严格执行会费缴纳制度。高铭暄教授还希望会员们积极参与国际刑法学协会的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和外语优势,与各国刑事法学界同行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刑事法的学术组织中和论坛上不断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推动我国刑事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为进一步增强中国分会在国际刑法学协会中的影响作出积极贡献。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分会秘书长卢建平教授汇报中国分会几年来的工作

接下来由中国分会秘书长卢建平教授汇报了中国分会几年来的工作,并介绍了当前国际社会刑法学界关注的前沿问题,向会员们通报了国际刑法学协会近期将举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以及其他一些区域性学术会议的信息。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方向主任宣读《关于同意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调整领导班子的批复》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方向宣读了中国法学会《关于同意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调整领导班子的批复》,《批复》充分肯定了中国分会近年来的显著业绩。
本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及其领导班子:赵秉志教授任中国分会主席;卢建平教授任中国分会常务副主席;卞建林教授、陈卫东教授、陈泽宪研究员、方向主任、郭建安司长、黄风教授、黄惠康司长、贾宇教授、莫洪宪教授、宋英辉教授、张智辉教授任中国分会副主席;王秀梅教授任中国分会秘书长。另有17位专家学者当选为常务理事;39为专家学者当选为理事。
在中国分会新当选主席赵秉志教授的主持下,大会举行了聘任仪式,聘任中国分会原主席、著名刑法学家高铭暄教授和著名刑事诉讼法学家陈光中教授为中国分会名誉主席,聘任国际国内9位著名专家学者巴西奥尼教授、戴尔玛斯教授、德拉奎斯塔教授、宋相现院长、储槐植教授、樊崇义教授、张军大法官、薛捍勤法官、刘大群法官为中国分会特聘顾问。大会还聘任了分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北师大刑科院5为青年教师被聘为分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司库和会刊主编助理。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分会主席赵秉志向高铭暄教授颁发聘书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分会主席赵秉志向陈光中教授颁发聘书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高铭暄教授向张军大法官颁发聘书

接下来,中国分会主席赵秉志教授作了致辞。赵秉志教授首先代表新一届领导班子对各方面的支持和刑事法学界广大同仁们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赵秉志教授指出,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是我国刑事法学事业的一部分。任何学术事业都要有继承和发展,老一辈刑事法学家们为中国分会的创建和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使我国刑事法学具有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的平台。中国分会的早期会员都是我国刑事法领域的著名学者,他们中有的已经去世,我们缅怀前些年已经逝世的中国分会首任主席余叔通教授和早期的会员杨春冼教授、单长宗教授、樊凤林教授;特别是深切怀念刚刚辞世的我国著名刑法学家、中国分会早期会员马克昌教授,原本也在中国分会第三届理事会拟聘任的特聘顾问之列。在赵秉志教授的提议下,全体与会代表起立默哀一分钟,以表示对马老及中国分会已故早期会员的悼念和怀念。赵秉志教授指出,此次中国分会改选和充实队伍注意贯彻刑事一体化理念,在会员中增加了一批刑事诉讼法领域的学者以及司法实务部门的专家,分会今后的学术活动也要注意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学者的共同参与。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分会是个很好的学术合作的平台和对外交流的渠道,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分会秘书处应当履行好职责,做好沟通和信息传递等工作。最后,赵秉志教授代表中国分会的第三届理事会领导班子郑重表态,在老一辈所奠定的事业基础上,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将全力以赴,把中国分会办得更好,使之成为我国法学领域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随后,中国分会名誉主席高铭暄教授和陈光中教授,特聘顾问代表储槐植教授和张军大法官,会员代表卞建林教授、莫洪宪教授、赵国强教授、张旭教授等分别做了热情洋溢并富有建设性的发言。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名誉主席陈光中教授发言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特聘顾问代表储槐植教授发言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特聘顾问代表张军大法官发言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会员代表卞建林教授发言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会员代表莫洪宪教授发言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会员代表赵国强教授发言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会员代表张旭教授发言


在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上的致辞

(2011年7月9日,北京)

中国分会主席 高铭暄教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流火七月,我们大家聚集在这里召开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的第三届会员大会,有很多同仁冒着酷暑专程从外地赶来,这足以说明大家对中国分会、对这次召开的会议的重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即将改选的中国分会现任领导班子向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国际刑法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nal Law)成立于1924年,是刑事法律科学领域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学术团体,如果从其前身——国际刑法学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Penal Law,1889年成立)算起,它的历史已有120余年。国际刑法学协会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在联合国享有咨询地位,在国际法院、前南法庭、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刑事法学界与国际刑法学协会的合作较晚。1984年我国司法部首次派代表(余叔通教授)出席了在开罗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刑法大会,与国际刑法学协会建立了联系。1987年5月,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应邀派我、余叔通教授和其他两位同志出席了在意大利举行的国际死刑问题研讨会。受中国法学会的委托,在会议期间,我们与国际刑法学协会的领导(当时的秘书长巴西奥尼教授)就中国加入国际刑法学协会事宜进行了初步洽谈。会议结束后,我们收到了国际刑法学协会寄来的章程和入会申请表格,着手准备加入事宜。1987年10月,台湾竟然也要申请成立所谓“国家分会”,想要加入该协会。国际刑法学协会时任主席耶赛克教授传递信息给我们,希望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作为“中国分会”在台湾之前先行入会。台湾地区则只能作为集体会员(collective members)而不能成为国家分会(national group)。于是,我们通过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于1987年12月12日向国务院、外交部呈报了“关于申请加入国际刑法学协会的请示”,很快得到了国务院、外交部领导同志的批示同意(当时作出批示的是国务院副总理乔石和外交部部长吴学谦)。同时,我以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的名义给国际刑法学协会秘书长巴西奥尼教授写信,代表中国刑法学界正式申请加入国际刑法学协会并组建中国国家分会,得到国际刑法学协会的同意和支持。1988年4月7日,在中国法学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正式成立(时任司法部教育司司长余叔通教授任主席,我任副主席)。同年6月,国际刑法学协会理事会正式接纳中国分会为其国家分会会员。
算起来,从中国分会成立并加入国际刑法学协会至今,有整整23年了。与其他一些国家分会相比,虽然我们加入较晚,但中国分会发展很迅速,成绩也很显著。中国分会组团参加了1989年以来的历届国际刑法大会(1989年,维也纳第十四届大会;1994年,里约热内卢第十五届大会;1999年,布达佩斯第十六届大会;2004年,北京第十七届大会;2009年,伊斯坦布尔第十八届大会),我们并且成功地承办了第十七届国际刑法大会(2004年,北京),这次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盛况空前。我们也成功地承办了第十八届大会之前的第四议题预备会(2007年,西安)。在我们参加的历届国际刑法大会上,中国分会的代表团围绕大会议题提交高质量的国家报告,积极参与会议讨论,与其他国家的代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刑法学协会的各项活动,我们让国际同行们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刑事法制建设和刑事法学研究的情况,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国际刑事法学界的前沿发展和研究动向,并得到其他国家刑事立法、司法和理论研究的新的信息和研究资料。我们征得国际刑法学协会领导的同意和支持,专门出版中国版的《国际刑法评论》;我们还在国际刑法学协会领导人的同意和支持下翻译出版了自1924年以来历届国际刑法大会的决议集(中英文本),这次发给大家了。这本决议集内容丰富,文献价值很高,值得大家认真阅读。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分会已经成为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国家分会,在国际刑法学协会领导层中的影响力也不断加强。现在我们在国际刑法学协会有一位副主席(赵秉志教授),一位名誉副主席(我本人),一位执行委员兼副秘书长(卢建平教授),一位理事(张智辉教授)。这是中国分会各位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与国内各有关部门和各位领导的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
作为中国加入国际刑法学协会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并且担任中国分会副主席、主席总计23年之久的我本人(我从1988年至1996年担任中国分会副主席,从1996年余叔通教授逝世后接任主席至今),回顾中国分会成立、发展的历程,感到很欣慰。想想1988年刚成立时只有15名会员,如今已发展到160多名会员。借此机会,对于各位领导和同仁多年来对中国分会和我的工作的鼎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我谨致以最衷心、最热诚的感谢!
此外,令我感到高兴的是,每次参加中国分会的会员大会,都会看到许多新的面孔。我们的队伍在不断地壮大,特别是有很多青年学者加入,成为新会员。新鲜血液的补充,使我们这个分会充满活力。能成为国际刑法学协会的会员,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多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多了一条对外交流的渠道。现在很强调国际化,各大学纷纷以建设成为国际著名大学为目标,北师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已成功加入联合国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网络,正在努力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刑事法学研究机构。作为学者、研究人员,也有一个国际化的问题,研究国际刑事法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国际同行自如地交流,在国际刑事法的学术组织中和论坛上不断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个人发展的机遇所在。
当然,加入国际刑法学协会暨中国分会成为一名会员,既要享受会员的权利,也要履行会员的义务。会员义务中的首要一条就是每年都要缴纳会费。我本人从1989年开始到现在,每年都缴了会费。关于缴纳会费一事,国际刑法学协会章程和领导人都是非常强调的。如果连续两年不缴纳会费,就取消会员资格,不承认你是会员。这点在我们分会做得还不到位。这次会上大家缴的会费,是预交明年的。从明年起,我们要严格执行会费缴纳制度,并和会员资格挂起钩来。
我还想对大家提出一点希望,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国际刑法学协会的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和外语的优势,与各国刑事法律界同行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刑事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为进一步增强中国分会在国际刑法学协会中的影响积极做出贡献。国内也要定期召开国际性的刑法前沿问题的研讨会,成为一种制度,使大家经常保持一种国际化的心态,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在我们的研究领域内,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和谐而努力奋斗!
我的发言到此为止。
谢谢大家!

被聘任为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名誉主席后的简短致辞

(2011年7月9日,北京)

中国分会名誉主席 高铭暄教授

本次大会开始时,我以中国分会主席的身份刚致过辞,现在我已卸任中国分会主席并被聘为分会名誉主席而转换角色了,再即席讲三点:
第一,因为年事已高,希望中国分会的事业后继有人,我在好几年前就提出,特别是2009年第十八届国际刑法大会上我卸任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后又曾多次提出我不再担任分会主席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拖了下来,今天终于实现了交班的心愿,我很满意。虽然蒙大家厚爱,还聘任我当名誉主席,但名誉主席毕竟是“名誉”,实质上我仍然是一名国际刑法学协会和中国分会的会员,我的中国分会会员证编号是001号,就在座的所有人来说,我的入会时间最早,是1988年,是第一批会员,会龄已23年。我要珍惜这个荣誉。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不言退会。
第二,我坚持每年按时缴纳会费,绝不赖账。听说会费定下来是每年每人缴纳500元,订刊物的再加250元。国际刑法学协会定下的规矩:领导人员都是义务工,不拿工资的,但会费照交。我是会员,而且一直订有刊物,所以我每年一定会交750元人民币,请大家监督。
第三,我年事已高,今年83岁,但身体和精神都还可以,目前坚持正常工作。在我身体许可的条件下,我会积极参加分会安排的各项学术活动的。但一些纯粹行政性的、事务性的工作,请宽恕我,我就从简了、不劳神了。请让我做一名轻松的、但仍然在尽一定义务的会员吧!
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部分发言要点

在2011年7月9日下午召开的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大会上,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之后,与会的数位专家学者即席发言谈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里登载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要点(名誉主席高铭暄教授的发言要点因其本人有书面稿子而另发)供大家了解。

中国分会名誉主席陈光中教授的发言要点

今天参加刑法、刑诉法学者济济一堂的这个盛会,令我非常感动。作为老会员,也作为新任的名誉主席,我简要讲讲。中国分会在刑事法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通过国际交流,我们了解到国外刑事法的前沿信息,借鉴、吸收了国外的有益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中国分会参与国际刑法学协会的学术活动,我们有机会在国外获得中国的发言权。国际交流不是单纯地吸收、借鉴别国,我们也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参与国际交流,能够使中国特色的一些好的经验传播出去,影响国际。中国分会聘任我为名誉主席,我会珍惜这个机会,积极发挥作用,积极贡献,为中青年学者们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起顾问作用、参谋作用,为年轻学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同时我也会遵守国际刑法学协会暨中国分会的规定,履行好会员义务。

中国分会特聘顾问储槐植教授的发言要点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政治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家的法律虽然有国界,但是,法学已经没有国界。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自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十年来,在中国法学会的支持下,为加强中国刑事法学界与国际刑法学界的联系和交流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贡献。中国分会在国际刑法学协会的影响力,将会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地位的上升而不断增强。作为特聘顾问,我将尽可能出力,尽到顾问职责。

中国分会特聘顾问张军大法官的发言要点
作为特聘顾问,我个人履行这一职务时将做到三个“不”:一是“不积极”,现在中国分会有年富力强的领导班子,我们作为顾问毋需太过积极;二是“不消极”,努力尽到自己的职责,该问的一定要问,不该问的不要问;三是“不放弃”,我个人在最高法院工作,一直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刑事审判也有国际化的问题,有许多国内的刑事司法问题和国际刑法学、国际刑事司法紧密相关,在这样一个工作岗位,能够有这样一个平台,参加中国分会的顾问工作,我想,一定不能放弃,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多学习,多了解,为国家的刑事法治尽到自己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尽好自己特聘顾问的职责。

中国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主席卞建林教授的发言要点

刚才听高老师、赵秉志教授和卢建平教授介绍了中国分会的历史和活动,我体会最突出的就是两化:一是国际化,中国分会是国际刑法学协会的一个分支机构,也是中国刑事法学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开展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二是一体化,在国内,刑事诉讼法学与刑法学在学科体制上是分立的,但二者统一在了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这个平台上。我也算是中国分会的一个老会员,而且曾经参与过中国分会的管理工作,深切体会到,在国际刑法学领域,刑事诉讼和刑事司法是很重要的阵地,在历届大会中,有四分之一是刑事诉讼、刑事司法的内容,有很多议题都是实体与程序一体的。今天我看到国内很多大学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带头人或者青年骨干都参与到中国分会里来了,希望刑事诉讼法学者们积极参与中国分会的活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主席莫洪宪教授的发言要点
高老师回顾了中国刑法学界以分会为平台和渠道走向国际的历程以及老一辈刑法学者们为此所做的努力,老一辈学者们为中国刑事法事业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老一辈们搭建了这个学术平台,我们应该珍惜。另外,我还想提一个建议,这次的中国分会里,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学者打成一片,这是很好的,打破了国内学会实体法与程序法分立的界限。从国际刑法学协会的历次大会来看,其内容既涉及实体法,也涉及程序法,还涉及到犯罪学、监狱学等。我想建议的是,下一步,中国分会能否与犯罪学会、监狱学会进一步沟通,如果能把这些学者也纳入进来,就会使中国分会的队伍真正实现刑事一体化,有利于中国刑事法学界进一步的国际化。

中国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赵国强教授的发言要点
我讲三点:第一,以高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刑事法学家们为中国刑事法学界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功不可没。这段历史应该永远载入中国刑事法发展的史册。第二,对中国分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我充满信心。主席赵秉志教授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是公认的,加上老一辈们的支持作为坚强的后盾,此外,还有一个强大的依托基地,即北师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分会秘书处设在北师大刑科院,便于形成凝聚力,否则,大家太分散,工作很难开展。有赵秉志教授超强的个人能力,一个强大的依托基地,再加上老一辈的鼎力支持,我相信,中国分会会办得越来越好。第三,作为会员,我一定会坚决地、积极地参加国际刑法学协会暨中国分会的活动。祝愿分会越办越好、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国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张旭教授的发言要点
我从1996年以来参加了国际刑法学协会暨中国分会的活动,个人体会是获益良多。一是领略了国内外刑事法学大师们的风采,增长了见识,有机会多次聆听到各国著名学者的演讲,很有收获。二是扩大了研究视野,国际刑法学协会每次会议的主题都不一样,各国学者的发言总是能使我产生学术灵感。三是通过参加国际刑法学协会的学术会议和其他活动,丰富了阅历,提升了生活品位。另外,我还想说的一点是,中国分会代表团参会人数从少到多,发言从简单到复杂到热烈,这个过程也折射出中国刑事法学的发展,同时,参加国际刑法学协会的学术活动,也推进了中国刑事法学界研究水平的提升,扩大了中国刑事法学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中国分会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就我个人来说,既要保持老会员的状态,也要有新会员的激情,继续坚持履行自己的义务,做好合格会员。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理事会
名誉主席、特聘顾问名单

名誉主席

高铭暄 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国际刑法学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陈光中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特聘顾问

【美】 谢里夫·巴西奥尼 美国德宝罗大学法学院教授、国际刑法学协会名誉主席、意大利刑事法律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席
【法】 戴尔玛斯·玛蒂 法兰西学院院士、教授,国际刑法学协会名誉副主席
【西】 胡塞·路易斯·德拉奎斯塔 西班牙巴斯克大学教授,国际刑法学协会主席
【韩】 宋相现 韩国首尔大学教授,国际刑事法院院长
储槐植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顾问
樊崇义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顾问
张 军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大法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薛捍勤 国际法院法官,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前主席,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前司长
刘大群 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上诉庭庭长、法官,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前副司长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主 席

赵秉志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

常务副主席

卢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刑法学协会副秘书长、执行委员,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

副主席:(按姓氏拼音为序 11位)

卞建林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
陈卫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陈泽宪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方 向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郭建安 司法部司法协助外事司司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 风 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惠康 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空间法学会副理事长
贾 宇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莫洪宪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宋英辉 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张智辉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刑法学协会理事,中国检察官协会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检察理论研究会秘书长

秘书长

王秀梅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常务理事(按姓氏拼音为序 17位)

陈华杰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陈忠林 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段洁龙 中国驻悉尼领馆总领事
顾肖荣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京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黄太云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副主任
黄卫国 海南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
刘宪权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齐文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孙茂利 公安部法制局局长
田文昌 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律协刑事业务专业委员会主任
王新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暨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大华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汉明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
许前飞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大法官
张 旭 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国强 澳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秘书处名单

秘书长

王秀梅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富布莱特访问学者,国际刑事法院见习学者,兼任美国纽约大学亚美法所高级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战争法中心管委会成员

副秘书长

郭理蓉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爱尔兰人权中心访问学者
周振杰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士后
蒋 娜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英国杜伦大学法学博士

司库

孙 平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法学博士

会刊主编助理

张 磊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讲师、法学博士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