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侧记
发布日期:2019-10-25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何毅 □胡乃全

法治进基层,润物细无声。自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启动以来,各地因地制宜,针对基层群众的实际法律需求,聚焦当前社会法治建设的热点、焦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将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如春风化雨,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从基层社区、机关学校到田间地头,从城市到农村,普法宣传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都能看到普法志愿者活跃在普法宣传第一线。

10月18日至19日,2019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以下简称基层行活动)河南现场推进会在河南举行。在河南省法学会会长刘满仓、常务副会长李承先陪同下,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副局长刘宪国,团中央权益部 维护权益工作处处长王天佐,北京、上海、山东、山西等10个省市法学会的相关负责人以及人民日报、央视新媒体、民主与法制社等媒体的新闻记者一起走访观摩了郑州、开封、新乡三市基层行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听取了当地有关情况的汇报。

观摩活动结束后,观摩团于19日下午,在郑州召开座谈会。张苏军对河南基层行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就持续开展基层行活动提出希望和要求。与会省市法学会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河南基层行活动推进有力,精彩纷呈,并深入交流了各自基层行活动开展情况。

座谈会上,张苏军就持续开展基层行活动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提高对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充分发挥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二、要牢牢把握法治化基层行活动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服务基层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导向。三、持续做好工作,统筹谋划推动落实,推动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深入开展。

张苏军强调,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推进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新的发展、新的成效,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河南基层行活动亮点纷呈

4月28日,河南省法学会、河南省司法厅、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普法办共同与北京同步启动了2019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决定实施“百千万”工程,今年要进一百所学校、一千个单位和企业、一万个农村(社区)。

一场场文艺演出、一堂堂法律讲座、一次次报告会;进社区、进农村、 进广场、进监狱、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心理咨询、书画比赛、法律解答、发放法治宣传物品……自该活动启动以来,和法律相关的普法饕餮大餐在河南各地不断精彩呈现,成千上万的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法治宣传和法治文化带来的力量。

在活动中,各地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以省法学会提出的“百千万”工程为目标,积极谋划,高位启动,多措并举,快速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截至目前,河南全省范围内共开展基层行活动10855场,其中进学校2598场,进企事业单位2452场,进社区、农村5805场,受众达到550万人次,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两天来,观摩团一行从郑州到开封再到新乡,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广场,看得仔细,听得认真,问得详细。

  在全国文明村郑州市金水区宋砦村,张苏军一行参观了全国首家村级法治展览馆。展览馆内有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展示,还有法律知识、英模事迹介绍,丰富的内容、精心的布置,令参观者赞不绝口。

在郑州市法学会法治教育基地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观摩点,律师志愿者张敏敏向记者介绍说,自基层行活动启动以来,她和同事多次到众意路小学进行普法宣传,为学生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除此之外,她所在的志愿者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普法志愿者活动,通过送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活动,向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观念,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郑州市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于东辉介绍,郑州市两级法学会注重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基层群众的实际法律需求,聚焦当前社会法治建设的热点、焦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法治宣传。分别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群众关注焦点、学校需求特点、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开展“法治进农村”“法治进社区”“法治进学校”“法治进企业”活动。自基层行活动开展以来,郑州市共组织2364名青年普法志愿者,先后开展了934场基层行普法活动,其中“送法进学校”265场,“送法进企业单位”230场,“送法进社区农村”439场。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还提升了群众的法律素养,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在开封市,张苏军一行来到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参观视察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成果,并观看了“方圆”普法志愿者服务队的授旗仪式。200名志愿者面向队旗,庄严宣誓:“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

“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包公文化精神传唱千年。在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观摩团看到法治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据记者了解,河南大学法学院教师和学生青年志愿者注册率为100%,从城市社区到田间地头,到处都有河大青年普法志愿者的身影;从“3·15”普法 维护权益宣传活动到“12·4”宪法宣传,普法内容贴近生活,丰富多彩。张苏军称赞说:“入学即为志愿者,这真是不得了。”

在新乡河南师范大学观摩点,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向同学们宣传法律知识。

当观摩团来到新乡市红旗区洪门社区时,社区超市门前正上演着一场法治巡回演出,说的唱的都是老百姓的身边事,吸引了众多居民观看。

据了解,新乡基层行活动着重打造特色法治文化。不断优化人才资源,着重从全市政法系统、文化领域、大中院校、律师协会和广大青年学生中选拔普法青年志愿者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业务培训,不断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思路,把“生、冷、硬”的法规知识和法律条文,升华成有温度、有深度、充满人文情怀的法治文艺产品,送到千家万户,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以征集“我与宪法”微视频、开展法治书画展、朗诵法治名人名言警句等形式,着力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情景剧,让法治文化走进人民大众。新乡市青年普法志愿者自编 的“青少年模拟法庭情景剧”,在全市巡演63场次,让广大中小学生“零距离”接触案件审判、体验法律威严,从最大层面上提高青少年知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点亮孩子们心中的法治梦想。

除此之外,新乡还创新法治文化宣传载体,在全省率先创办“互联网+农村普法”、远程网络可视法律服务频道、法律宣传服务频道、法律宣传服务e岗通,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与专家律师“点与点”对接,“面对面”交流。

基层行活动五大特点

在走访观摩间隙,张苏军向记者介绍说,与以往不同,今年基层行活动有五大特点。

第一是启动仪式层次比较高、规模比较大。在北京启动仪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亲自参加并讲话,向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青年普法志愿者代表授旗。全国各地的青年普法志愿者同一时间在当地参加了启动仪式活动。

第二是各地高度重视,部署比较快。通过这次走访的三个市了解到,在河南,基本上北京启动以后,一个星期之内市一级就进行了部署。

第三是覆盖比较广。这次走访可以看到,基层行活动基本上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覆盖到了,覆盖到了各个行业、各个层次,到村里、到社区、到企业班组生产车间,还有的进了部队营房、金融服务营业点等。

第四是内容比较新。各地能够从实际出发,根据群众需要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比如郑州市律师普法志愿者团队到社区以后发现,居民普遍关心的是住户与物业之间的纠纷问题,他们作为专业团队,立刻进行了调整,及时满足了群众需要。所以说,内容新的特点就是符合群众需要。

第五是效果比较实。通过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有效地宣传了法律,提高了群众的法律知识,也提高了群众的防范能力。

责任编辑:于涛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