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海纵览 >>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发布日期:2019-06-17

目录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谢伏瞻
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陈进华
开放经济体系中劳动者的工资议价能力……谢申祥;陆毅;蔡熙乾
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及其与新古典经济学关系的演变……那艺;贺京同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地位与理论贡献……刘少杰
中国合宪性审查的宪法文本实现……刘连泰
论结果导向的信息披露……应飞虎
多重维度中的儒家仁爱思想……干春松
晚清文学论述中的口传性与书写性问题……陆胤
中共东京支部考论……徐志民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内容摘要: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是一个重大提法的变化,而且是党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职责、战略要求的重大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时代的呼唤,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期盼,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负的崇高使命。学科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我们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坚持问题意识和需求导向,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科学谋划学科布局。学术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是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核和支撑。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学术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原创能力和水平。话语体系是学术体系的反映、表达和传播方式,是构成学科体系之网的纽结。哲学社会科学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作者: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北京 100732)。

 

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

内容摘要:治理体系是国家运行的制度载体和机制保障。西方的治理困境及中国的治理实践表明,国家主导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作为一个世界性议题,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逻辑的核心问题是,构建有效应对和化解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治理规则、程序及其秩序。换言之,国家逻辑不是国家权力的主观意志,而是根植于国家与社会关系共同体建设的动态演化的历史过程,是面向实践解决国家的均衡建构问题。中国倡导以国家逻辑为主导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形成面向人民之治的国家善治,以系统性地回应信息化、全球化带来的国家治理变量的重大调整。在资本原则主导的治理方案难以应对全球发展问题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不仅有助于走出“多中心治理”的迷思,正确发挥国家在治理体系中的权威引领作用,更是实现社会公正、提高市场效率、培育社会自治的制度架构与机制保障,为全球范围的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开辟了新的文明类型。

关键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逻辑

作者:陈进华,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苏州 21512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州 215123)。

 

开放经济体系中劳动者的工资议价能力

内容摘要: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工资取决于劳动者的工资议价能力。因而,有效测度劳动者的工资议价能力有助于识别影响劳动者工资的决定因素和理解劳动者的工资决定机制。借助讨价还价模型,从理论上构建一个可以有效刻画单个劳动者与企业进行工资议价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可以有效测度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的方法;更进一步,以中国微观企业数据为样本,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政策稳定性对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更稳定的贸易政策提升了劳动者的工资议价能力,这意味着贸易政策稳定性是影响劳动者工资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有助于深化认识开放经济体系中劳动者的工资决定机制。

关键词:工资议价能力;工资决定机制;贸易政策稳定性

作者:谢申祥,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济南 250014);陆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 100084);蔡熙乾,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厦门 361005)。

 

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及其与新古典经济学关系的演变

内容摘要: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及其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拓展,成为当今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演变的重要趋势。以行为经济学导引的大量学术研究,渗入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宏观经济学,乃至金融学、管理学、环境经济学、法经济学等广阔领域。21世纪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至少有七位可视为行为经济学家或与该领域密切相关。然而,西方早期的行为经济学与占据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呈竞争关系,一度导致行为经济学边缘化。但近30年来,二者的关系从竞争走向互适,并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拓展形式被广泛接纳与应用。这一前后反转的内部演进动力在于,“边际革命”以来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观主义研究倾向,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不断尝试重构新古典经济学的实证基础。它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主要依托,尽管难以触及人的社会属性及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讨论,但却在决策个体的主观心理分析层面,提供了更多基于自然科学素材的实证结论或规律性命题。

作者:那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讲师(天津 300071);贺京同,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天津 30007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地位与理论贡献

内容摘要: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用社会学概念称谓其关于社会发展变迁的思想理论,但他们确实从基本立场、方法论原则和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等方面系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大量经验研究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名义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俄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得到了继承与传播,并在西方社会学特别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研究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明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本质特点、学术地位、历史发展和广泛影响,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推进和创新中国社会学研究应当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础理论;实践观点;辩证思维

作者: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北京100872)。

 

中国合宪性审查的宪法文本实现

内容摘要:宪法文本的结构和逻辑决定了合宪性审查的制度逻辑。中国宪法文本包含消极规范和积极规范,具有行动纲领的性质。国家和公民都是宪法关系的主体,消极规范蕴含“遵守”义务,积极规范蕴含“执行”义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消极规范判断立法是否与宪法抵触,多元主体根据积极规范判断立法是否适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享有概括的合宪性审查权,该权力应由中共中央行使,可以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承担具体工作。中共中央在技术上一般不直接作出合宪性判断,可以指导、建议相关机构作出判断。国家不遵守消极规范或者“不适当”执行积极规范,将产生直接的宪法责任,公民不遵守消极规范的责任需要法律规定。

关键词:消极规范;积极规范;遵守;执行;宪法责任

作者:刘连泰,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厦门361005)。

 

论结果导向的信息披露

内容摘要:我国消费者法中的经营者信息披露制度,以交易前的商品或服务信息为披露内容。这种相对静态的信息披露对消费者作出正确的消费选择是必须的,但在免费、低价等交易情形下,消费者必须先作出消费决策,才能在后续时间内接受服务或获取商品,这一时间差极易使消费者的认知偏差和心理弱点被经营者利用,消费者利益可能被损害于无形之中。针对这种行为的市场失灵,需要在我国的消费者法中建立一种结果导向的信息披露制度。在此制度下, 结果导向的信息由经营者在交易前向消费者披露, 被披露的信息应当跨越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 真实、全面地反映交易的成本或收益,从而使消费者更好地作出知情选择。在认识交易公平、市场失灵以及探究合适、有效的公权规制方面, 行为经济学的知识和视野不可或缺。

关键词:结果导向;信息披露;认知偏差;消费者保护;行为经济学

作者:应飞虎,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广州 510006)。

 

多重维度中的儒家仁爱思想

内容摘要:对儒家仁爱的不同认识由来已久,先秦儒家和墨家的争论就集中于仁爱与兼爱的异同,儒家内部的不同派别之间也一直存在着基于血缘的爱和“泛爱众”之间的争论。儒家伦理中对于血缘亲情的强调,会让人忽视其仁爱观的扩展性,即最终发展到对于人类之爱的肯定。从孟子的“一本” 论到程朱的“理一分殊”,再到王阳明等人的“万物一体”论,都试图揭示出血缘亲情和普遍的爱之间既有分别,又相统一的复杂面向。在人类面对全球性的挑战的今天,从仁爱观念的差异与普遍的统一中,去把握人与人、个人与国家、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我们推动新型的共同体建设提供源自中国文化自身的价值支撑。

关键词:仁爱;万物一体;亲亲;共同体

作者:干春松,北京大学哲学系、儒学研究院教授(北京 100871)。

 

晚清文学论述中的口传性与书写性问题

内容摘要:古代文明流播过程中“口传性”与“书写性”的升降,是西方古典研究界持久争议的问题。其实早在晚清时期,章太炎、刘师培等在论争上古文学缘起时,对此已多有涉及。有必要在中学传统与外来新知交互的网络中,追索这一议题形成的脉络。乾嘉之际,章学诚和阮元先后注意到“声音”在上古知识传承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关注传播媒介从“口耳”向“竹帛”的迁变。晚清今文经学大兴,公羊家主张传经“口说”胜于“明文”。而受西方社会学说濡染,章太炎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以书写性为中心的文学缘起论和古文经说。在“口耳”与“竹帛”两极之间,这些论述虽出自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发言动机,却有共通的思维结构,折射出近代学人关于文化模式转型的各种期许或想象。

关键词:口传性;书写性;文学缘起论;今古文之争

作者:陆胤,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北京 100871)。

 

中共东京支部考论

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顺应国际共运洪流和开展海外活动的需要,在日本秘密设立了党组织——中共东京支部。由于日本政府的严密监控和镇压,中共东京支部的革命活动和人员往来虽然极其隐秘,但仍数度被毁、几经重建。面对重重困境,中共东京支部共产党人并没有放弃革命理想与信念,一方面积极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秘密发展党员和扩大组织;另一方面,通过策划反日游行、搜集日军情报来支持祖国的革命与抗日战争,为祖国独立、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顽强奋斗。更为特殊的是,中共东京支部作为中共与日共联络的秘密渠道,在两党之间传递信息、联合游行、合作反战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共东京支部;留日学生;党组织;日本

作者:徐志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006)

责任编辑:于涛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