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海纵览 >>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发布日期:2019-04-17

目录

    政治正义的中国境界王岩……陈绍辉
    政府行为与中国社会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发现及范式演变……周飞舟
    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张建华……程文
    刑鼎、宗族法令与成文法公布——以两周铭文为基础的研究……王沛
    资本自我否定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基于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的问……何萍
    境况与美德——亚里士多德道德心理学对境况主义挑战的回应徐向东……陈玮
    文学批评中的“历史”概念……南帆
    晚清保疆的军费运筹……刘增合
    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的选项……唐世平


政治正义的中国境界

内容摘要:政治正义是政治价值的最高形态,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重要的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西方政治正义经历了各自独立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实现了批判逻辑与建构逻辑、政治理性与政治道德、社会进步与人类解放、阶级属性与科学方法、政治理想与政治现实的内在统一,既是我们研究新时代政治正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当代中国政治正义的重要话语构成。当代中国政治正义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对中外政治文明的历史镜鉴,更是对新时代我国政治建设的现实把握。准确理解自由与平等、民主与法治、竞争与协商、个人与集体、权利与权力等核心范畴及其辩证关系,是规范政治主体、平衡政治利益、统摄政治价值进而合于政治正义之本真要义。

关键词:政治正义;政治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思想;政治协商

作者:王岩,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200240);陈绍辉,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上海;200240)。

 

政府行为与中国社会发展

——社会学的研究发现及范式演变

内容摘要:政府行为研究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这与政府主导的中国特色发展模式密不可分。社会学在分析政府行为时先后形成了三种范式:利益结构分析、制度分析、迈向有历史维度的政府行为分析。它们相继迭起,与改革进程和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中国改革进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与经济学、政治学的视角不同,社会学的政府行为研究在分析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时,更加注重社会关系的作用。社会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既是解释改革前期乡镇企业繁荣和政企关系的关键因素,也是解释;“项目制”下政策失灵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围绕社会关系在政府行为中的作用问题,社会学视角的研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努力,并逐步突破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析范式。其中,迈向具有历史维度的社会学研究已经超出政府行为研究的特定领域和范围,它对社会学的中国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府行为;乡镇企业;项目制;历史维度

作者: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100871)。

 

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内容摘要:已占中国经济主导地位的服务业,其内部消费性和生产性的结构有待优化。通过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之举。选取45个非石油出口型经济体1950—2010年的数据,刻画世界服务业结构演化的典型事实,并将其中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亚洲经济体与跌入陷阱的拉美经济体及亚洲;“四小虎”作为典型进行比较,进而构建包含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人力资本供给的匹配模型,揭示了服务业结构升级视角下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理和跨越条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公共服务业对培育积累人力资本数量与质量的供给,实现高层次人力资本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匹配效应,将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中等收入陷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张建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武汉;430074);程文,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武汉;430074)。

 

刑鼎、宗族法令与成文法公布

——以两周铭文为基础的研究

内容摘要:通过对两周金文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可发现,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礼器铭文具有鲜明的宗族性特征,法令铭文亦具此属性。鼎的功能和铜器铭文的性质在战国时期出现变动,这是由社会组织结构的变革引发的。;《左传》所载孔子反对铸刑鼎的言论,正发生在剧变的前夜。探讨春秋时期铸刑鼎事件,应在此种背景下理解论争言辞的真实含义。战国以后,青铜铭文的性质更加走向平民化、生活化。不体现宗族性的法令铭文在战国后成为常态,以致中古以降的学者为;《左传》作注时,径以自身时代之特征加以分析,从而误解了古代文献的含义。春秋晚期铸造刑鼎争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显示出宗族治理社会的模式行将崩溃,立法者的身份亟需重新界定,法令适用群体亟需超越宗族范围,此时宗族礼器及其铭文无法承载更多的社会功能。这是法律治理模式的转变问题,而不是成文法律首次制定或公布的问题。宗族法令时代将结束,集权律令时代将到来,这才是铸刑鼎争议产生的原因,而铸刑鼎事件本身与法律公开问题并无关联。

关键词:铸刑鼎;成文法;法律治理模式;出土文献;金文

作者:王沛,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上海;200042)。

 

资本自我否定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

——基于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的问题

内容摘要:罗莎·卢森堡继承了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及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传统,通过考察帝国主义时代资本积累的特点及其与全球资本危机之间的关系,创立了资本自我否定的辩证法。资本自我否定的辩证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解答帝国主义时代的新问题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历史辩证法形态。这一辩证法从资本积累的高度揭示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以及全球资本主义危机发生的内在机制,对我们认识和分析2007—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及之后的世界历史走向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也要求我们联系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历史的新变化,创造21世纪的资本自我否定的辩证法。这一新的历史辩证法就是,以资本积累为主线,在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考察一个世纪以来的垄断与反垄断、霸权与反霸权、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斗争,建构起洞见世界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多元性的理论框架。在这个新的历史辩证法的建构上,中国道路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经验原型。

关键词:资本自我否定的辩证法;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何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武汉;430072)。

 

境况与美德

——亚里士多德道德心理学对境况主义挑战的回应

内容摘要:近20年来,借助于社会心理学和个性心理学中的境况主义实验以及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一些哲学家论证说,美德伦理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式的美德伦理学不可能是经验上适当的。尽管这些方面的经验研究确实为我们理解道德动机和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它们实际上并不构成对美德伦理学的决定性反驳。实际上,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不仅本身就预示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发现,而且也能回应哲学境况主义者对美德伦理学提出的所谓;“挑战”。

关键词:境况;品格;美德;亚里士多德

作者:徐向东,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杭州;310028);陈玮,浙江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杭州;310028)。

 

文学批评中的“历史”概念

内容摘要:古往今来,文学批评中的;“历史”概念显现出各种不同的涵义。;“历史”既可表示文学文本所再现的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也可表示人类自我发展的历时过程,还可指文学赖以产生和传播的社会文化环境。文学与历史分离后,“历史”概念逐渐成为文学批评赖以展开的一个轴心概念,并由此形成阵容庞大的社会历史批评学派,无论是以道德、审美还是无意识、形式作为轴心概念,;“历史”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维度。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对于;“美学”与;“史学”的强调具有重大启示意义。“历史”概念对于精神分析、形式主义等文学批评学派产生了内在影响。文学话语的意义单位是;“人生”,历史话语的意义单位是;“社会”,;“典型性格”是二者之间重要的转换机制。文学话语不仅与历史话语相辅相成,但在某些时刻,文学话语可能偏离历史话语,甚至对其形成挑战。

关键词:“历史”概念;社会历史批评;精神分析;形式主义;历史话语;文学话语

作者:南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福州;350007)。

 

晚清保疆的军费运筹

内容摘要:清光绪中叶,中国边疆频遭外患,面对财政困难,虽然朝臣疆吏在边疆取舍上认识不一,但是清政府最终确定了保疆大计。收复伊犁交涉引发沙俄对西北和东北边疆侵略威胁,清政府设立东北边防经费专项,从财政上增加对东北固疆行动的支持;西北不仅名义上创设新疆行省,阎敬铭等重臣还筹划了国库纾困与支持新疆固边的双重行动;法国侵台危机促成清政府新设台湾行省,台澎防务需款至多,福建极力维系闽台一体,财政上积极协济,部库虽困难重重,但依然是东南海疆固防的财政后盾。军费运筹受到国困现实的牵制,进而影响经略边陲的效果。靖边与纾困虽有矛盾,但却关联紧密,成为检验清政府靖边保疆能力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边疆;财政;晚清;户部;军费

作者:刘增合,暨南大学历史系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广州;510632)

 

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的选项

内容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对以美国和西方为基石的现有国际秩序及其未来的讨论显著增加,但相关研究成果大都既缺乏关于国际秩序的可操作的评估框架,又缺乏对历史上的国际秩序变迁案例的实证分析。在构建相对完善的关于国际秩序的定义和评估框架的基础上,通过考察自1800年以来重大的国际秩序变迁案例,可提供如下可能的中国选项,即中国仍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只要认定任何国家都无法真正从外部阻挡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靠国内的改革和开放的话,中国需要做的就是沉着冷静,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治理好自己,尽可能与其他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共同推进国际秩序的稳步改进,从而造福世界。

关键词:国际秩序;秩序变迁;评估框架;政策选项

作者:唐世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200433)

责任编辑:于涛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