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英文期刊)工作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4-01-09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0231226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英文期刊工作研讨会,在明德法学楼601国际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龙杰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主持会议。《中外法学》主编王锡锌、《法学研究》副主编谢海定、《比较法研究》副主编丁洁琳、《法学家》副主编尤陈俊、《清华法学》编辑部主任徐雨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对外传播中心主任刘鹏、《中国法律评论》评级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齐梓伊、中国法学杂志社(China Legal Science)副编审拱莉,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文学术事业部副主任(主持工作)蒋文博、人文学术事业部副主任徐阳、人文学术事业部期刊分社分社长孙海芳,《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编委会名誉主任朱景文、编委会主任丁相顺、编委会副主任丁晓东、张文亮出席签约仪式及研讨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首先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法学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表示衷心祝贺。他表示,高等教育出版社一直以来坚持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服务,是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出版的主力军,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2006年法学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的《中国法学前沿》期刊质量精良、荣誉等身,2022年正式更名并转型为《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后继续向国际社会深入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法治道路,为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展示法治中国形象,促进中外法学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法学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能够发挥各自在国际法学学术交流和出版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中国法学研究事业和对外法学交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85bd4acc4021710e15de4d617025586

       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龙杰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长期以来对高教社和法学刊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高教社近70年来的发展成就,以及法学刊17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龙杰副总编辑表示,高教社将全力与人大法学院合作办好法学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成果、法治立场的科研助力和国际传播工作,不断强化期刊的政治性、增强期刊的权威性、提升期刊的话语引领性、完善期刊的平台服务性,向世界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双方致辞结束后,黄文艺院长与龙杰副总编辑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王轶副校长与龙杰副总编辑共同为 “《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编委会办公室”揭牌。

 

 

签约仪式结束后,《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工作研讨会召开,《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编委会主任丁相顺主持研讨会。

 

编委会名誉主任朱景文首先对《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的历史发展与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和介绍。他表示,《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中国法学前沿》(曾用名))不仅是我国最早被收录进ESCI的法学领域学术期刊,同时是国内发行的英文法学期刊中排名最高的期刊,2020年期刊Q值从Q4提升至Q3。今后编辑部应进一步重视期刊的选题工作,真正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学术道路。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文学术事业部副主任蒋文博首先对朱景文教授长期以来对《中国法学前沿》(曾用名)关注和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文摘系列期刊最初创办时,目的就是将中国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与理论动态第一时间以英文方式向世界推广学习。目前,高教社在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系统期刊领域中,已经形成了“7+1”的期刊体系。未来,高教社将进一步深化期刊发展,组织重大选题工作,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为法学界的同仁做好服务。

 

研讨会中,特邀专家和特邀编辑就法学领域的对外交流情况及《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的办刊定位、办刊模式、重点选题方向及如何提升翻译质量、扩大国际影响力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中外法学》主编王锡锌指出,《中国法学前沿》(曾用名)在早期创办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今后办刊过程中,期刊需要进一步加强自我定位,思考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文摘的功能与意义,并要有意识的选择能产生国际对话的主题和文章,找到国际与国内关注的最大公约数,使得期刊真正取得吸引力、影响力和创造力。

 

《法学研究》副主编谢海定指出,创办英文期刊的最大作用是形成一个中国观察世界、同时世界也在观察中国的双向窗口,因此必须要以中国的法律事件与法律文本为办刊中心。要以基于学术和专业的语言开展国际对话,明确期刊的学术属性,才能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谢海定副主编同时表示,希望今后能与《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展开更多形式的密切交流和合作。

 

《比较法研究》副主编丁洁琳指出,学术性是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基础。要以基于国际的通行话语体系传播中国声音,选择世界性的话题例如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理论、人权立法等开展学术讨论,达到促进沟通、相互了解的学术交流效果,并增强期刊的国际知名度。

 

《法学家》副主编尤陈俊指出,服务学术传播的翻译性文章首先需要注意文章质量,要注意关注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写作方式,选择真正具备国际学术视野、能够展开国际对话的文章。同时,期刊筹办可以朝着专业化专题化的方向发展,使某期期刊能够成为某一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文献合集,并尝试提供相关的文献目录。

 

《清华法学》编辑部主任徐雨衡表示,首先要向朱景文教授等老一辈学者筚路蓝缕的开创性贡献表示深深敬意,她指出,《中国法学前沿》(曾用名)是中国法学界的一面旗帜、一张名片,代表着朱景文教授这代人与人大法学院的心血。未来期刊要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强话语权,需要不断提出新概念新思想,增强原创性,关注新兴交叉学科,并预祝期刊未来越办越好。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对外传播中心主任刘鹏指出,在传播中国学问的国际过程中,法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较好的视角切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首先要在价值观层面赢得人们自发的阅读,其次要在方法论层面运用学术与事实说话,最后要在本体论层面发现真正具备值得传播的内容。

 

《中国法律评论》评级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齐梓伊指出,首先要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签约合作协议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要坚持全球视野的发展模式,开拓国际合作的发展模式,积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学者共同探讨热点问题,提高学术影响力。同时,要积极做好公众号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提升自身优势。

 

中国法学杂志社(China Legal Science)副编审拱莉指出,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文学术期刊凭借着语言优势成为了学术发表与学术沟通的重要平台。拱莉副编审介绍了China Legal Science期刊在创办工作中的有益经验,分享了工作流程,并期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强强联合,共同做好对外宣传和阐释中国法学前沿的法学理论。

 

在交流环节,《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编委会副主任丁晓东指出,未来选编文章要更多考虑国际共同关心的话题,同时在原创部分可以更多向青年学者倾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陆海娜教授与拱莉副编审进一步交流了英文稿源问题等。

 

 

会议最后,丁相顺教授对会议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向与会各位专家学者表示了诚挚感谢,希望《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在学院领导与各位专家的鼎力支持下,一定能够完成向海外学术界传播中国法学声音、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使命任务。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文学术事业部期刊分社刘海首席编辑、翁立萌编辑、殷夏飞编辑、韩一嘉编辑、卢彦名编辑、熊世钰编辑、霍俊名编辑、王晋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陆海娜教授、张吉豫副教授、吴至诚副教授、余履雪副教授、郑维炜副教授、彭雅丽讲师,《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法学》李婷编辑,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张冉、丁亚琪,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袁慧等特约编辑参加研讨会议。


责任编辑:谭则章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