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三农”法治人才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访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主任杨述兴
发布日期:2022-01-28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培养“三农”法治人才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访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主任杨述兴


作者:□本社记者 任文岱  


  1993年,建立法学学科,成立法律系;2002年,成立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归属该学院。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紧扣“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发展主题,积极探寻国家发展和乡村变迁的路径、轨迹,在“三农”法治方面取得丰硕学术成果。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主任杨述兴表示,近年来,该校法学学科积极服务“三农”法治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了“12345”学科建设之路及发展格局,并在涉农高校法治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形成“12345”学科建设发展格局


  杨述兴介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一直深耕“三农”法治领域。该校法学硕士一级学科下设经济法学、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学、民商法学和知识产权法学四个学科方向。除注重基础研究外,该校教师还注重学科交叉研究、构筑当代中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新议题,扩大法学学科在“三农”法治领域的影响力,提升其服务的社会能力。


  杨述兴表示,该校法学学科围绕“三农”法治主题,致力于建设特色型、创新型法学学科体系,并力争建成全国“三农”法治学术重镇和重要智库,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中国农业农村高端法律服务智库。为实现这些目标,该校法学学科已形成了“12345”学科建设发展格局。


  “1”指一个中心,即以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为中心,立足中国农业大学“世界一流,农业特色”办学定位,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服务中国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打造中国农业农村法律制度研究重镇。


  “2”指该校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坚持“入主流、办特色”两个基本点。“我们既要遵循法学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科优势,突出‘三农’法治特色,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农业农村法治专门人才。”杨述兴说。


  “3”指三大讲座,该校的“农业农村法治讲座”“法学大讲堂”“法学研究方法工作坊”。


  “4”指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产权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业农村资源环境法治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民权益保护中心,这作为该校法学学科建设、发展和研究的重要平台,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农”法治研究阵地。


  “5”指该校法学学科在5个主要研究方向开展农业农村法治研究,即农业经营主体法律制度、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农业农村资源环境法治制度、食品安全与农产品安全法律制度和农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大力培养“涉农”法治人才


  中国农业大学法学学科一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将培养具有深切家国情怀、深厚学术底蕴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新时代复合型法治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杨述兴介绍,该校法学教育积极践行“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足深厚的专业传统、弘扬鲜明的“三农”特色、贯彻“道器合一”的教育理念、打造行动育人的培养模式、秉持开放的国际视野。同时,立足当下,积极探索新时代下涉农高校法治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202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的通知》印发后,中国农业大学法学学科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纳入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同时,优化育人大纲,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并充分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教学过程中,中国农业大学法学学科注重突出特色,开设了“农业法”“土地法”“食品安全法”“农村习惯法”“农业知识产权法”等特色课程以及“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注重强化学生师德教育和法律职业伦理技能训练。


  杨述兴说,培养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要打通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链接脉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法学学科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课程和项目,包括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URP)、新生农村认知体验、法律现象观察与实践、法律实习、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诊所法律教育、律师实务和法学专业科研训练等。


  另外,中国农业大学还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项目。杨述兴介绍,近3年,该校法律系学生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4项,北京市创新项目11项,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URP)32项。


  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法学学科多名教师参与了乡村振兴、农村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立法咨询工作。”杨述兴说,在新工作计划中,建设“农业农村法治”系列教材,是中国农业大学法学学科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杨述兴表示,按照新工作计划,预计在5年内,他们要完成5本特色教材,包括《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法》《农村土地法》《农村资源环境保护法》《农村习惯法》《农业知识产权法》,并力争将“农业农村法治”系列教材纳入中国农业大学“大国三农”系列教材建设计划,为该校乃至全国农林院校法学专业学生提供课程教材。


  “在科研方面,我们希望能形成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并举办高级别学术论坛、学术会议,引领农业农村法治研究方向,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平台。”杨述兴说,新的一年,中国农业大学法学学科将继续保持农业农村法治研究领域特色优势,把一般研究与特色研究、国内研究与对外交流相结合,建立国际农业法学研究平台,拓展农村法治研究的世界视域。


  杨述兴表示,多年来,中国农业大学法学学科师生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以扎根实干精神和创新行动理念为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他们将继续深化社会服务,通过学术成果转化、行动研究、社会实验等多种方式投身乡村建设,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责任编辑:郝魁府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