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学院郭武院长寄语新生——《你的大学》
发布日期:2021-09-26 来源:甘法大环境法学院

各位2021级新同学,

大家好!

很高兴看到各位稚嫩而阳光的面孔!你们是甘肃政法大学环境法学院首届本科学生。我代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欢迎各位新同学的加入!

环境法学院是学校成立较晚的学院,是学校承当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四个法学院之一。自2017年学院成立以来,以科研立本、开拓创新一直是推动学院工作向前发展的宗旨和目标。大家可能已经通过不同途径、并不同程度地了解了甘肃政法大学环境法学院。我们学院除了具有普通法学院系的基本特征和功能之外,还具有如下鲜明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特色:

第一,突出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引领。我们一直坚持,只有全院上下每一位教师卓越的科学研究能力,才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及时供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基于这一坚持,学院鼓励全体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将科研作为永远的事业和追求,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高层次科研项目立项、高水平学术论文刊发、权威出版社著作出版、重要科研奖项获得、社会热点问题回应、国家和地方重要环境法治实践服务、国内外合作交流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第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方法。我们一直坚信,新时代高水平人才培养必须在固本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培养本领过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基于这一坚信,学院从首届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开始,集思广益,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方法上下功夫,并结合学院实际,创新性地确立了导师制、双师同堂、一课多师、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等本科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第三,专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是学院人才培养的两大任务。我们一直坚守,大学人才培养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实现。在专业能力之外,家国情怀、坚韧阳光的人生姿态、温润的品格、果断的执行力等等综合能力更决定着大学教育的成败。基于这一坚守,学院将在各位新同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始终关注课堂和课外、思想与行为、理想建设与行为实践的双向进步。

今天,当你们置身于这样一所大学和这样有特色的环境法学院的时候,你们或许就像踏上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城市伊萨卡的旅途一样,“祈愿道路尽可能的漫长,充满奇遇,充满新知”。当然,或许你们在之前获得“躺平的大学”“见不到老师和班主任”“巴掌大的甘政法”等道听途说、真真假假的信息后,对即将开始的大学心怀忐忑和忧虑。在此,我要正告各位新同学,伊萨卡之旅告诉我们,这些“你全都不必惧怕,若你秉持着崇高的思想,若你的身心接触着美好的情愫,凶恶的食人族,高大的独眼巨人,还有暴躁的海神波塞冬,你都不会在旅途中遇到”。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怎样才能走过自己充实而美妙的大学时光呢?特别是当你们看到这所小小的校园、改造中的校前区、暂居一隅的学院办公场地,以及很不通畅的校园网时,你是否有所失落甚或失望?

其实,大学的本质还真不在于大楼,大学的学习也不决定于眼前你所看到的这一切。高尔基在《我的大学》中表达了对小市民陋习的深恶痛绝,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摒弃过于世俗和低层次的生存计俩,在精神、思维、心态的意义上走入自己的大学,并将这样的大学深深融入自己的人生中。具体来说,你们应当在大学中做到这几点:

第一,明大势、立格局。我们既要学会低头做事,勤奋学习,还要学会抬头看路,清晰自己的未来预期。当今时代,中国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变迁促使我们每个国人不断觉醒、不时审度。我们要清晰地知道什么是今日中国的“国之大者”,而后才有我之大者,因为在不远的将来,在座的各位必将携带过硬的本领,意气风发地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第二,养成温润如玉的性格。各位正当青春年少,意气奋发,心中充满无限的向往、身上也有使不完的劲儿,甚至头上一直冒着蒸腾般的热气。这本是自然,但我想说的是,在阳光和阳刚之后,练就一副温润如玉的体魄,这个体魄不是身体意义上的,而是性格意义上的。总有一天,你们会明白“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岂弟与物皆春”道理,也会体会到如玉人生的强大磁场。

第三,形成理性、逻辑的思维。各位同学已经成年或即将成年,成年的意义不在于年岁的增长,而在于理性的种子在你观念中的萌发,与此同时,感性的成分将在你的认知世界中的占比逐步减少,一直到微乎其微。而即将开启的大学学习,将加大的加持你的理性思维的养成。特别是我们法律人,更应当养成极具逻辑的理性思维习惯和能力。我经常观摩大学中的演讲比赛和辩论比赛,孩子们扯着嗓子、摇头晃脑,秉着自己的想象和那点可怜的“非此即彼”的所谓逻辑,相互争的面红耳赤,这是典型的理性不足,典型的无逻辑。希望在做的各位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切记,有理不在言高,请讲有逻辑、理性的话!

第四,厚植知识并增进智慧。学习知识,这是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做的事,玩抖音的技巧、做得一盘红烧肉的烹饪技术、审理一宗杀人案件的司法程序……这些都是知识的不同表达。大家来到环境法学院学习,自然是来学习法律知识的。但我要说的是,仅仅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对大家的期待是,不能只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知识增长自己的智慧。知识是具体的,智慧是普遍的;不同的知识之间有天然鸿沟,而智慧却能贯通不同的知识领域;知识是一项技能,而智慧是贯通各项技能的方法论。明白了这一点,大家就会对“智慧的人什么都做得好”有全新的认识。

第五,以学习为毕生志业。马尔克斯的两本小说家喻户晓,一本是《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本是《百年孤独》,两本书都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这里的孤独是一般性孤独,是个类概念,但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孤独又是那么具体,比如平常心之下的孤独,抑或刻骨铭心的孤独,当然还有那些无所谓孤独的孤独,那是真正的“孤独”。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孤独不孤独呢?宇宙世间,让你不孤独的方法有很多,结交好友、家庭团聚等等,但真正让你在终极意义上不孤独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永远学习,与好书相伴一生。每一本好书背后都对应着古今中外某一个智慧的大脑,我们没有能力穿梭时空当面请教这些智慧的脑袋,但我们有幸通过他们思想的精华和他们隔空对话。这样持续的对话,毕生的对话,必能武装我们的智慧大脑。智慧慢慢,孤独何存?不只没了孤独,以学习为毕生志业的人终将以完满的智慧,以及由这种智慧而由内向外渗出的满血能量实现无数个不可能。

同学们,我还想在此借用《奥德赛》中伊萨卡之旅的诗句结束和大家的交流。
祈愿道路尽可能的漫长,
期盼在很多个夏日的清晨,
无比喜悦,无比兴奋地,
进入你前所未见的海港,
驻足于腓尼基人的集市里,
淘选精美的商品:
珍珠母和珊瑚,琥珀和黑檀木,
更有那无比勾魂的香水
——要多勾魂就有多勾魂。
游历众多的埃及城市,
遍访那里著名的学者,
向他们求教了又求教。

2021年9月19日


责任编辑:郝魁府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