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2020年大事记
发布日期:2021-02-05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官网

一、党建引领,组织保障

全面部署推进“四史”学习教育

2020年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党委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思想引领、深化发展、凝聚师生、保障服务”为工作主线,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学院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党委会集中讨论制定学院“四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各支部积极谋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四史”走进系列,教工支部走进国歌展示馆、国家会展中心、中国证券博物馆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开启线下“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学生支部线上“云走进”中共一大会址、军事博物馆等,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汲取奋进力量;开展“四史”暑期实践活动,以“四史青年说”微信公众平台为阵地开展云宣传、云互动,引导更多青年人成长成才,被教育部一线采风采用。

发挥学科优势,融入区域化党建。为更好发挥党建联建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加强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9月30日,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工作秘书处、杨浦区红色文化发展中心(国歌展示馆)和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三方签署人文行走-红色法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的共建协议,在红色文化宣传、志愿服务等方面共建共享,共同为红色法治知识的普及而努力。

2020年,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基层党建喜获上海财经大学新时代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六项奖项:上财法学会党支部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教工一支部书记陈芳老师获得校“我心目中的好支书”称号;教工二支部叶榅平工作室获评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朱晓喆老师获评校首届“党员先锋岗”称号;本科生党支部、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和研究生第四党支部《礼赞70年祝福我的国》获校优秀主题党日案例二等奖;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党建活动室获校示范性党员活动室培育创建项目。

 

二、支部战“疫”,党员冲锋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师生勇担使命全力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院党委牢记使命、靠前指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团组织特点特色,从人员管理、信息沟通、防控宣传、防疫指导、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等方面全面部署防疫工作。公众号推出“全力战‘疫’,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师生这样做”栏目共18期战“疫”系列报道。

“支部战‘疫’、党员冲锋”专项行动。“七一”前后,各支部以“迎党的生日、讲战疫故事、悟初心使命”为主要内容,在线上或线下召开一场特殊的组织生活会,形成具有支部特色的“战疫故事汇”;全覆盖开展以“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为主题的“云上”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开展高校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习。

党团联建同心抗疫、法学青年主动担当。疫情爆发后,众多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学子积极响应家乡当地党组织号召,参与到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针对本科生党员人数较少、团员人数众多的特点,以党建带团建,支持鼓励各基层团支部开展科学防控宣传、“寒假大作战,春节送温暖”“党团联建、科学防疫、增强本领、‘宅’中作乐”主题团日打卡等线上活动,成为与疫情作斗争的“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以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支援战“疫”。

 

三、全面总结,科学规划

凝心聚力谋“十四五”发展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认真做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结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是学院本年度工作的重心,也是做好今后工作的基础。学院领导班子思想上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紧盯关键时间节点,掌握工作进度节奏,落实工作任务措施。

全面总结“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学院紧紧围绕学校的决策部署和学院的中心工作,通过材料整理、座谈探讨等形式,对标对表“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面梳理主要目标指标、重大发展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查找“十三五”规划推进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十三五”期间,学院以“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等重大项目为抓手,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并在基层党建、学科建设、“四化一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发展格局、评价体系等发生重大变革的新形势,学院党政班子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创建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定位,结合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与思路,以《上海财经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作为依据,以“促进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彰显特色”为发展方向,通过听取专题汇报、开展全院师生讨论、举行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座谈、走访调研长三角兄弟院校等多种形式,广聚智慧、谋远谋深,科学编制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启学院内涵式发展新征程。

 

四、夯实学科,提升质量

顺利完成博士点复检评估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教育始于1987年,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于1997年获得经济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法律经济学和法律金融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设立财经法学博士点。经过多年发展,2016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这不仅是对近三十年来学科建设的肯定,也为人才培养开拓了更宽阔的领域。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呈现出“法学本色、法经融合;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协同创新、匡时济世”的鲜明学科特点。主要体现为:第一,科学研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夯实,并聚焦对接国家与地方重大战略需求;第二,根据学科发展要求,打造有特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探索建立“学术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和复合型”(“四化一型”)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后,学院将博士点建设作为学科建设重点工作。为了加强博士点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科建设成果,学院每年努力做好各项学科工作:积极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以“经济为本、法治为魂”的院训为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党建基础,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打造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多措并举以提升教学质量;持续推进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以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之路,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本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0年,在博士点复检评估中,我院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在目标与标准、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和教学支撑以及就业发展等一级要素上均出色完成目标,顺利完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复检评审。

 

五、 坚持“三全育人”

探索“四化一型”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进一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辅导员、班主任骨干作用,全面贯彻 “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在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探索中,逐步建立起“四化一型”的培养体制,以培养“中国立场,国际视野,法经融合”的高素质财经法治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2020年12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2015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博士生研究生赵小姣同学获得第五届“学术之星”提名奖。博士在读期间已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CSSCI论文5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

2020年11月,由国家版权局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大赛评选结果揭晓,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2018级经济法专业吴昕宇同学撰写的《体育赛事节目的法律保护路径探析》一文,经过多轮专家评审,在三千多篇投稿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本科生组论文一等奖”。

2020年9月,在第五届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中,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18级英美法班杨雪琪、19级英美法班徐逸枫同学等同学所负责的“姥爷(lawyer)合同库”项目,在大赛中勇夺全国一等奖以及全场最佳表现奖。为培养实践性法律人才,学院拓展实践育人共同体,启动创新创业试验区,聘任班主任、辅导员担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导师,营造了良好实践育人氛围,并取得一定成效。

 

六、坚持高质量、高水平办学

教学科研喜获新突破

2020年度,经过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探索,学院在成果获奖、一流课程以及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在法学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知名度。为海南自贸港法提供专家建议稿;学院张淑芳教授撰写的《行政法治视阈下的民生立法》(载《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08期)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三等奖;邢望望老师出版的独著《界定公海保护区的国际法概念》获得第八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二等奖;宋晓燕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际经贸规则话语体系建设基地”获批上海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基地;课程建设方面,宋晓燕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的《国际经济法》课程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课程,这也是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首次获得的国家级课程荣誉称号;由周杰普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的《国际法学》课程获2020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

 

七、锻造红色引擎

厚植法治文化

红色法文化育人品牌

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学院坚持将学科优势、思政教育、基层党建、区域化党建相融合,持续打造红色法文化育人品牌。

2020年上半年以“立足红色文化,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组织开展线上红色法文化活动。通过线上“云走访”和线下家乡红色经典走访,深入挖掘20多个红色景点背后的法律故事。

2020年暑期,学院组建红色法文化探寻“四史”暑期实践队。团队以“从百年党史看中国百年法治发展史——中国红色法文化的探寻与调研”为主题,将红色法文化与“四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

2020年下半年,着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从百年党史看百年法治发展史——百人百馆百个法律故事·为建党100周年献礼”项目活动。以党员日常教育活动、“青马工程”为载体,围绕100个红色法律人物和故事开展深度寻访活动,进一步提炼红色法文化的精神实质、精髓要义和经验成果。

截止目前,红色法文化活动先后组织4批大学生寻访和1次暑期实践,先后共有6所高校、40余名教师、约1200名大学生参与,在上海和全国探寻了近100个红色法文化的典型案例和5个现场教学案例,有效地将红色资源与专业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当中。2020年3月“红色法文化的探寻与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题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立项。“红色法文化”系列活动被《新民晚报》、《中新网上海》、新浪网、腾讯网、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转载。

 

八、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师德师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学院坚持推动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院长面对面”“书记下午茶”“书记手牵手”“书记上党课”等系列融合党建活动。坚持不断完善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培育机制,激励教师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做好“四个引路人”,涌现了一大批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2020年12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宋晓燕、朱晓喆、叶名怡、张占江、曾坚、李宇、张途、蒋济泽等八位教师获评上海财经大学第十一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体现了广大学子对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师队伍的高度肯定。

为民法典起草建言献策,积极参与民法典宣讲。学院先后组织10余场与民法典相关的立法研讨会和学术讲座,参与20余次由立法机关或科研机构组织的立法研讨会,并提出大量的民法典完善、草案修改意见。民法典正式颁布以后,多次组织开展民法典的学习培训。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沟通协作,合作主办或参与有关民法典的理解与适用的研讨会,为民法典的准确实施提供解释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多方位助力新时代背景下的宪法宣传宣讲,注重将宪法的教学传授与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宪法的普及和社会化工作。多次组织到政府机关、社区街道等单位开展宪法、公务员法、社会转型时期的民生问题等专题讲座;与上海百合花法律服务中心、五角场街道合作,持续多年开展法学实践教育项目,进行社区法律咨询、普及宪法知识等工作。

 

九、桃李天下,春晖四方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第一届博士联谊会

顺利召开

2020年12月20日,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第一届博士联谊会顺利举行。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法学院校友会会长周杰普以及法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博士生导师、博士校友、在校博士生百余人出席联谊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影响,得到了校友们的一致好评。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校友会自2017年5月21日成立以来,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围绕学校和学院的中心工作,坚持“以服务为根本,以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为引领,以情感为纽带,以共融为目标”的工作理念,加强法学院与校友的联络,在校友会建设、品牌打造、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学院工作得到了校友的广泛支持,师生共铸“经济为本、法治为魂”的院训。成立大会上的“红色海洋”、向哲濬法学发展基金的设立、外滩震旦国际大厦百年校庆亮灯、草坪音乐节、上财标志性打卡地法学院院石和獬豸雕塑、各项奖助学金的设立、法科校友论坛的打造以及携手抗疫,复工复产,助力上财法学就业云招聘等等,充分体现出法学院校友对学院的关心支持以及对学校、学院人才培养的温暖回馈。

 

责任编辑:杨燕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