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宁:培养文化传媒娱乐互联网领域法治人才
发布日期:2020-08-08 作者:庄德通
立足自身优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在文化传媒、娱乐法治、互联网法治领域走出了一条“专而精”“博而实”的特色发展之路。

连续多年组织年度中国十大传媒法事例评选与研讨、举办系列娱乐法论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电影产业促进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等文化传媒立法的起草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简称中传法律系)立足自身优势,在文化传媒法治领域走出了一条“专而精”“博而实”的特色法学学科发展道路,并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近日,中传法律系主任郑宁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畅谈了该校法学学科是如何明确定位、强化学科发展特色等相关情况。

构建面向文化传媒行业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传媒大学法学专业创办于1999年,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中传法律系正式成立于2004年,现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设有法学本科、法学(网络与知识产权法)辅修/双学位,具有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文化产业管理硕士专业下开设了文化法治与知识产权研究方向,同时为传播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提供“传媒政策与法规”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师资。

郑宁介绍说,经过多年积累,中传法律系现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师资队伍,80%以上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拥有法学及其他学科复合专业背景,7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其中,多名教师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业协会法务委员会、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中国人权研究会、北京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会、北京市影视娱乐法学会担任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等。

“此外,我们在发展探索中,还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办学定位,即面向文化传媒娱乐行业和互联网领域,培养‘懂法律、懂传媒、懂管理’的复合型、实践型、国际化卓越法治人才。”郑宁说。

郑宁表示,中国传媒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一流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该校强调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该校法学学科的建设,也体现了该校多学科融合渗透的特色。

郑宁说,除传统法学课程外,中传法律系还开设了传媒法、网络法、知识产权法、娱乐法等特色鲜明的课程。这些课程充分发挥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特色和综合优势,着重研究新闻传媒领域、文化娱乐领域、网络监管与治理领域的法律理论与实务问题。

郑宁表示,当前,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应当受到重视。多年来,中传法律系一直立足与文化传媒法治领域,不断探索“构建面向文化传媒行业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2018年,这一教学成果获北京市高等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传媒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将“传媒法概论”列为必修课

郑宁说,中传法律系“面向文化传媒行业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首先体现在课程体系创新上。在本科学生课程设置中,它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将刑法、民法、行政法这三门基础部门法课程从原来的大二或大三开设提前到大一开设,力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大一暑期到法院或律所实习奠定了专业基础。另外,还开设了配套的刑法、民法和行政法案例分析课程,让学生试着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法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除开设法律谈判、模拟法庭等专门实践课程外,60%以上的课程吸收实务专家授课,并通过模拟法庭、旁听庭审、模拟谈判等方式增强课程的实践性。

此外,中传法律系强调课程体系的“复合性”。郑宁说,中传法律系在全国首创将“传媒法概论”列为专业必修课。在学生专业选修课中增加了媒介制度与理论、法制新闻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在法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和限选课中,开设了传媒法基本理论、互联网法、传媒侵权法、网络知识产权法、比较传媒法律与政策实务等特色课程。

“中传法律系也是国内第一批开设娱乐法课程的法学院系之一。”郑宁说。娱乐法是国内新兴的行业法,是规范娱乐行业各种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娱乐行业”主要包括影视、动漫游戏、演出、音乐、体育等领域。2015年,中传法律系为首届法律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影视娱乐法课程,共8周,32学时,主要邀请娱乐法律师授课,内容包括影视娱乐投资及开发链条合同管理、影视演艺经纪、影视人格权维权、影视企业的著作权纠纷、不正当竞争、影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等。如今,该课程体系已较为成熟,其毕业生有很多人在律所、企业从事娱乐法律事务。

 

强调互动性教学

除课程体系上注重实践性外,中传法律系也非常强调互动性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郑宁说:“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采取模拟立法听证会、模拟谈判、情景剧表演、小组任务式学习、博物馆教学等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郑宁说,中传法律系依托北京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如中国法院博物馆、北京警察博物馆、海关博物馆等),运用小组学习、PBL(项目制)学习方法,让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选题,到博物馆参观,查找答案,并撰写报告展示,教师再予以指导和点评。另外,教师讲授完相应的知识点后,还会让学生根据指定的案例,改编小型情景剧,进行表演展示。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中传法律系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等单位合作建设了10余个实践基地,聘请了40余名校外导师、兼职教师(包括法官、律师、企业法务专家)为学生提供实务指导。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传法律系还十分注重“国际化”。

为了实现课程国际化,中传法律系在本科专业选修课中增加了法律英语课程,在宪法、行政法、知识产权法、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法律硕士研究生的互联网法、宪法学、传媒侵权法等课程也是如此。

郑宁说,目前“国际化”已被中传法律系列入卓越法律人才考核计划,他们要求每位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国际交流活动。

此外,中传法律系还与美国俄勒冈大学、特拉华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合办暑期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牛津大学国际传媒法模拟法庭比赛、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牛津大学传媒法暑期学校等;与波多黎各中美洲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举办年度学术对话、讲座等。目前,其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率达100%。另外,中传法律系每年还有30%的学生到国外名校深造交流,或到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实习。为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中传法律系还设立了“星权国际交流奖学金”“南一国际交流奖学金”和国际交流资助项目,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国外交流、学习。

“自办学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端法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互联网、文化传媒、娱乐产业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学校报考人数屡创新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郑宁说。

 


责任编辑:薛应军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