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法律人杨荫杭剪影
发布日期:2013-07-25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俞 飞

钱钟书先生私信将遭拍卖,103岁杨绛女士愤然维权,连发公开信,起诉拍卖行。有记者电话采访,杨家保姆表示:“奶奶说,‘我爸爸就是学法律的,我也懂法,知道法律一定会保护老百姓的通信秘密。’”

有其女,必有其父!提起杨绛女士尊翁杨荫杭,那可是民国时响当当的法律人。

先生出身无锡书香世家,考入北洋公学,一次为改善伙食学生闹风潮,学校掌权的洋人开除带头闹事者,还扬言:“谁跟着闹就一起开除。”大家面面相觑,默不作声,并未参与其事的杨荫杭,看到学生慑于外人淫威,噤若寒蝉,愤而挺身说:“还有我!”遂亦遭开除。

转入南洋公学不久,他雀屏中选,派送日本留学,卒业早稻田大学。彼时,他与好友创办《译书汇编》月刊,译载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穆勒的《自由原论》、《代议政府》等启蒙著作,介绍西方民主政治。这是留学生创办最早的杂志,每期逾千份,上海、苏州等地一纸风行,影响深远。

回国后,先生鼓吹排满革命,拒绝对祠堂里的祖先磕头。乡绅咒骂:“此人该枪毙。”清廷通缉,再度出国。1910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论文《日本商法》比较日本与欧陆国家商法异同之处,收入宾大《法学丛书》第一辑,正式出版,长达319页,为清末法科留学生仅见。

1911年,经状元张骞推荐,先生任教北京政法学校。辅政的肃亲王善耆,仰慕他是法律行家,邀请晚上到王府讲授法律课。辛亥革命前夕,先生辞职回南方,开明的肃亲王临别拉手说:“祝你们成功。”

任职沪上第一大报《申报》,先生同时兼任律师,发起组织上海律师公会,并先后出掌江苏、浙江高等审判厅长、京师高等审判厅长及高等检察长,自嘲成了单枪匹马捍卫民主法治的“疯骑士”。

先生秉公执法,不阿不谀,无伎无求。一个权势显赫的军阀到了上海,官员士绅争相献媚,联名在报上刊登欢迎词,事先并未征得先生同意,就将他的名字列入其中。杨见报大怒,立即在报上发表声明,本人绝无欢迎之意。有人笑他不识时务,先生正色相告:“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先生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严于执法。一恶霸自恃与浙江督军有裙带关系,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甚至行凶杀人。被害人家属上诉,先生提笔判处死刑。省长屈映光出面说情,要求减刑,杨回答:“杀人偿命,不能宽宥。”屈以势相压,杨声称司法独立,不予理睬。

当时施行“三权分立”,督军、省长不能干预司法,“我父亲坚持司法独立,死不让步。我不知双方僵持多久,约一九一五年袁世凯称帝前夕,屈映光到北京晋见袁世凯,我父亲就调任了。”原来总统机要秘书张某与杨是同窗好友,从中说项,袁世凯才亲笔批了“此是好人”,调京了事。

1916年秋,北京官场发生一场八级大“地震”。上任不久的交通总长许世英,竟被京师高等检察厅长杨荫杭下令扣押,不准保释。谁人不晓,交通总长是个肥缺,岂能不大捞特捞。知情人揭发其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杨派人调查情况属实,决心打一只大老虎。

百姓议论纷纷,“像点共和样子了,这样的一品大员犯法照样要吃官司。”有人则为检察官捏了一把汗:“老虎要是打不死,那是要吃人的。”官场里更是一片哗然:“杨荫杭可是吃了老虎豹子胆了,连许总长这样的红人都不放在眼里。”一帮贪官污吏,无不祈祷检察官的“剑”,千万不要落到自己头上。

捅上马蜂窝,一干政府要人,有上门的、有派人的、有打电话的、有通过朋友同乡的,纷纷要先生立马放人。

“久后才知道,原来父亲主持工作的京师高等检察厅,审理交通总长许世英受贿案违犯了官场的惯例:该厅开始侦查后,尽管传唤、讯问、搜查证据及交地方厅继续侦查,一切严格依法进行,本无丝毫不合,只是这位有犯罪嫌疑的交通总长,曾担任过北京政府大理院院长、司法部总长、内务部总长诸多要职,非一般等闲人物,许多上级官员,纷纷为他说情。传唤当晚,杨家电话一夜不断。天亮之后,父亲就被司法总长停止职务了。”杨绛回忆。

司法总长张耀曾授意停止侦查此案。先生不理会上司暗示,反而“亲诘司法总长,是否总长个人意见认为许世英道德高尚,绝无嫌疑之余地?”张尴尬不已:“交情甚浅,并不能保。”

话虽如此,司法部火速呈文大总统,以检察官“违背职务”为名,将其停止职务,交司法官惩戒委员会议处。杨绛感慨万千:“‘停职审查’虽然远不如‘褫职查办’严重,也是相当重的处分;因为停职就停薪。我家是靠薪水过日子的。”

好在公众舆论站在检察官一边,《申报》报道“高检长杨荫杭因传讯许世英交付惩戒”要闻时,特意将先生申辩书全文,与司法部请交惩戒的原呈同时刊出,使读者对“此案的是非曲直,亦可略见一斑”。

申辩书洋洋数千言,义正词严,逐条批驳司法部呈文,将司法总长强指的所谓“违背职务”驳得一无是处,并指控司法总长交付惩戒之不合法,有袒护之嫌。“申辩书气势之壮,充分显示出他的大义凛然和当时的激愤之情。”

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经此事件,杨荫杭心灰意冷,“对官官相护的北洋政府已看透了,无意继续做官。”

挂冠南归,先生出任《申报》副总编辑。逐日发表“时评”和“社语”,有《老圃遗文辑》行世。辑中所作,虽系时评,却旁及法律、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以至古代地理、民族源流……无所不包,信手拈来。博学的钱钟书,常感缺乏“相谈手”,但与泰山大人在一起,总是谈得十分投机。

兼营律师业务的先生,并不爱做律师,自称是“帮人吵架的”,从不自诩是正义的化身。有个30岁的男子委托他,起诉异母庶出的小妹妹,不让她继承遗产。先生摇头不已:“那么个又高又大的大男人,有脸说出这种话来”。他没有一拒了之,而是主持兄妹分了家!

杨荫杭自告奋勇为穷人辩护,也时有一些并不贫困的当事人,打胜官司后赖掉公费的事发生。杨绛回忆,其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公费被赖掉。她笑父亲:“作为一个律师,却连自己的权益也不会保障。”

抗战爆发,神州破碎难回首!日军侵沪,先生毅然停止律师业务。师友凋落殆尽,皤然一叟,分明生死之间,却也没生命奄忽之感。寒士操守,风骨自是越发峥嵘了。

“万壑千峰欲插云,依稀莫辨故山村。斜阳远映红于血,知是江山是血痕?”老人声音沙哑,喉咙里似栖着一朵痰。

抗战胜利前夕,杨老撒手西去,终年67岁!无论学养、人品和风骨,今天的法律人又有几人能出其右?先生之风,水高水长;有为有守,斯人不朽

本站系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学术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权利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